最新報導


  • 【人間社記者 張錦美 香港報導】 為使兒童能從團體活動中學習與人相處,合群包容,惜褔結緣;從學習中增長智慧,培養對人生正確觀念,時時「說好話、做好事、存好心」,香港佛光道場於8月14日至16日舉辦為期3天的「佛光兒童 2014生命成長營」。希望5至11歲小朋友在營中玩得開心又學懂感恩惜福。 開營典禮,如菴法師期望學員於成長營中懂得照顧自己,以營隊主題「惜褔.惜緣」勉勵大家惜福之餘,還要廣結善緣。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[人間社記者 區麗儀、陳柏姬報導] 二○一四年八月六日晚上七時三十分, 香港佛光道場住持上永下富法師在大殿表示:「菩薩畏因, 眾生畏果」, 近一千二百位信眾恭聽法會前開示,  《梁皇寶懺》(卷三) 含第七章「顯果報」, 凡事總由「因」加上「緣」, 才得出「果」, 菩薩知道必由因生果, 要作善業才能以善因感召善道。  懺文道出業因和苦果的關係, 次第明了, 是為集諦。  又引述《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》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[人間社記者 區麗儀、陳柏姬報導] 二○一四年八月五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假香港佛光道場,第二梯次梁皇寶懺(卷二)接續昨晚法會,近一千四百位信眾出席法會, 是晚為花供養。住持上永下富法師開示花既能莊嚴壇場, 亦不單只有外相的美, 也是大眾內在發菩提心的「心花」。懺文提及諸供養中, 以「菩提心」為第一供養, 因此大眾的菩提心不應只是一發, 而是要相續不斷的發心、發願。生活中「菩提心」偶被忘卻、被退失, 只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【人間社記者 區麗儀、陳柏姬香港報導】《梁皇寶懺》是南朝時代梁武帝為救度郗后奉請高僧編輯而成, 經文共有十卷、四十章, 是消災, 超薦亡靈的靈驗懺文。當中把佛陀經、律、論的精華集成一體,懺文強調因果, 以証「修善因得樂果, 斷惡因可免惡果,佛陀修了因, 才得佛果位。」《梁皇寶懺》是修供養的法門, 每卷懺文均設不同項目的獻供儀軌, 包括: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, 供大眾用最真誠、懇切的態度向諸佛菩薩表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香港佛光道場梁皇寶懺法會共分兩個梯次進行,第一梯次於7月31日開始,為期四天圓滿。每天千多信眾虔誠禮懺隨文入觀。寶懺是經、律、論的精粹,從拜懺學習在生活中修持戒、定、慧。主持永富法師叮嚀信眾,法會期間感覺的輕安不應該隨著法會圓滿而結束,這才是學習的開始。菩提心必須增長擴大,菩提道上要自覺,要多聞思修,凡事以因緣觀之。 永富法師為懺文結構作重點解釋:梁皇寶懺總共有十卷,內含四十章節,每卷有次第內容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2014.07.30 第七梯次瑜伽焰口法會 [人間社記者 婉文報導] 法會前,住持指我們面對世間、生命有選擇時,必是擇汝所愛,可選擇後要承擔而不後悔!佛陀教化開導我們,要實際學懂觀因緣法,不要比較分別,要如實的接受。「法無高下,應機就好。」無論是瑜伽燄口或梁皇寶懺,只要經文中有一念相應,不管相應者是否佛教徒,都會蒙佛菩薩所接引。住持叮囑信眾在最後一場燄口法會,保持初發心,擴大自己的心量,把心性調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2014.07.28 第五梯次瑜伽焰口法會 [人間社記者 婉文報導] 住持提醒大眾再忙碌也要修持,從法會中明了如何看待面對生命的歷程,並把法會中的歡喜帶到生活中去。心要往光明、善美、柔軟、智慧的方向;把美好的感受收進內心、留在記憶中。當走到生命盡頭,要能想起共修的美好,以此為光明的引導。 法會後,住持講解【降魔觀空獻供】,是主法作降魔手印,代表降伏世間一切煩惱遣魔;繼而結「真空呪印」,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2014.07.27 第四梯次瑜伽焰口法會 [人間社記者 張錦美報導] 住持指道場就像心靈加油站,因為參加法會後,威儀、心靈都提升。並說明瑜伽焰口施食儀軌之【登台演法】:「請聖皈依說法」,法師以真言加持花米成不思議力,粒粒成光明種,遍滿空界,宏施不竭。「加持鈴杵真言」,「振鈴偈」禮請諸賢赴會。「群除讚」摧碎天魔妖魍魎,住持指導大家觀想內心的煩惱掛罣隨法師作法被震走了,受光明加持,生命重新再來。「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2014.07.26 第三梯次瑜伽焰口法會 [人間社記者 緋渄報導] 住持於法會開始前,與大眾分享如何調整身心,在法會時更攝心。其後永富法師為大眾開示指出,佛光山的特質是集體創作,也說明佛光山的品牌、品質。法會佛事的壇場莊嚴,是靠法師及信眾專心唱誦,共同成就,個人的願力大,共修的力量更大。為了讓大眾明白瑜伽焰口儀軌,永富法師細心解構經文,逐個程序加以說明,如焰口參禮、登台演法、圓滿送聖等等。並讓... [更多內容]
  • 2014.07.25 第二梯次瑜伽焰口法會 住持開示:「大家需要思考參加法會的心態和動機,十萬彌陀聖號回向令孝道月法會更加圓滿,直至焰口法會第二天,有1,932人參與,意味大家家對法會的護持。禁語是要道場每一個角落也要成為清淨的壇場,透過參與法會調整生活上的習慣,否則習氣繼續循環,難以離苦得樂。」第二天焰口法會,住持講述瑜伽焰口的重點,讓大家對儀軌的結構有概念,包括瑜伽的三業相應意義、焰口的由來... [更多內容]